陳鄭垚學長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台灣必治妥公司,從工程師開始做起,七年後當上電腦中心的經理,但是卻因為覺得成長有限而選擇離開;後來進入IBM擔任業務,主要負責大中華區的業務,後來因為公司希望派駐學長至上海工作,但因為家人的關係及一些因素考量,學長選擇離開;當時碰巧遇上固網開放,學長便投身固網業,目前為亞太固網副總經理。很感謝學長於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訪問,以下為訪談內容:

問:學長當初為何為選擇就讀電算系?

答:

  • 為什麼會選擇電算系,講實話是誤打誤撞。因為按照聯考分數排名,參考前一年的分數,因為我們是第一屆,不曉得該怎麼放,因為每個學校定位不同,我就將東吳電算系的志願放在成大礦冶工程系後面,師大數學系前面,然後就這麼進了東吳。
  • 當時是理科考進來的,卻在商學院,但這對後來反而幫助很大。
陳鄭垚學長畢業照

問:學校所學與工作上的需求有什麼互相配合的地方?

答:

  • 我畢業後進入必治妥公司,在那邊的計算機中心待了七年,從programmer開始做到SA,再做到那個單位的主管才離開,在那七年裡學到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會計。因為早期做BICARSA的時候,事實上都是跟user在談,比如說存管單位、會計單位與業務單位,這些所有的就是會計上面的觀念。所以在早期,會計有立竿見影的幫助。
  • 但是到後來,我覺得學校所學通通都有幫助。比如那時候我們國文念的是古文辭類纂,其他學校念的是大學國文選,程度自然就不同。還有當年我們的 英聽不是六十分及格,是強迫成績為全班前百分七十五才算及格,後面百分之二十五必須重修,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英文程度相對跟人家比起來稍微好一點。
  • 其實很難講那個科目用不上,其實從資訊系畢業出來,不一定走資訊這一個行業,像我們班同學有人在教古箏、做房屋仲介等,各行各業都有,我相信就算不走本行,前面十年學校所學應該都用得上。我們在學校學的,其實是一個基礎。

問:進入職場後該如何充實自己?

答:

  • 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生很容易當井底之蛙。當年我在學校的時候,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一年級的時候還不這麼覺得,升二年級的暑假到台鐵資訊中心去實習,當時還有台大跟中央的學生,後來發現有些事情我會處理,他們卻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才發現考上什麼學校跟資質無關,自信就這麼產生了,再加上成績也不錯,當時覺得自己真的很優秀。
  • 有一次考試,題目要我們用程式產生報表,當年的印表機是132行的,但是我算一算覺得光是表頭就超過150行了,當時自以為聰明的想嗆老師,於是就大膽的舉手發問,可以宣告長度超過132行嗎?沒想到老師說可以啊,我心想老師都這樣說,就這樣寫了,結果那是我唯一一次考programming沒有滿分的,就跑去跟老師argue,老師當時也沒說我哪裡錯,只說要我自己想辦法。等我畢業之後就知道錯了,太多報表的表頭都超過132行,表頭設計換行就好,不一定要塞在同一行裡,這才想到當年真的是井底之蛙。所以說要不斷的學習,自然就會成長。

問:唸書時候印象最深的人、事?

答:

  • 當年有一位老師在國庫署做到署長的薛維忠老師,來教我們統計學,他常常在上課的時候很臭屁說:「這一題你們都會嘛,很簡單嘛,我告訴你們,這是去年高考的題目,你們知道多少人不會?」因為這樣,我和另一個同學就惡補了一個多月的本國史地,但是念大學不能參加高考,就跑去參加普考統計人員考試,結果就考上了,因為統計數學、統計學在學校每天都在學。
  • 說實話我沒有印象最深的,每個老師都有他們的風範,每個老師我都可以舉例子,因為都有從老師那邊學到東西,所以你說有沒有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每個老師都不錯。
  • 當年我們課餘的娛樂就是拱豬,在延平南路地下室的餐廳,一二年級就是玩拱豬。三四年級就是股票,因為那時候我選了一門貨幣銀行學,白俊男老師教的。當年的股市是可以當日沖銷的,我們叫做「搶帽子」,就是買低賣高,我記得三四年級就沒有跟家裡拿錢了。但是我畢業之後就把手上的股票賣掉了,因為我覺得那不能當職業,如果我把炒股票當職業的話,那我會很看不起現在的工作跟現在的薪水,因為股票賺錢很容易,心就不會在工作上,但是炒股票不會有成就感,上班才是正途嘛。

問:給畢業後投入就業領域的學弟妹的建議。

答:

  • 我覺得對於選擇工作不必太拘泥,沒有人規定說念資訊的一定要做資訊,我一直認為資訊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當作知識學問來看。不懂的東西叫知識,懂的東西就叫做常識,因為我們懂資訊,所以把資訊當作常識,不懂的人就很崇拜。但是資訊所處理的東西,其實就是公司裡面的事情,比如說作分析、統計,真正的重點是在事情本身,而不是工具。
  • 那麼就工具而言,我覺得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在網路、網管、防火牆或是資訊安全方面加強,因為資訊系畢業的我們不是user,我們應該算是professional,現在許多單位的人都會用PC來處理工作,但是真正的核心是在網路,而user不會去碰網路的。
  • 所以不用執著於寫程式,而是應該著重於在IT環境下,怎麼去做管理。現在外面公司的IT部門,除了大公司之外,否則人數不會很多,所以整個公司的IT可能就是靠你一個人在做,我們不能跟一般user的知識一樣,應該就整個網路環境,替公司做資料的管控、網路規劃等等的工作。
  • 以上是給要走資訊方面工作的學弟妹的建議,那如果不是要走資訊的人,就隨時保持開闊的心胸,保持隨時學習、隨時成長,就可以了,能夠讀到東吳,資質都不會很差的。環境一直在變,所以學習、成長,自然就會有貢獻,任何一個工作只要能夠有環境能學習,讓自我成長,最後直接或間接貢獻給公司,就是一個好工作。

(電子報小組與陳學長的合照)

 

最後學長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在書上看到的故事:在海上航行的慣例,小船要讓大船,民船要讓軍艦。有一艘巡洋艦晚上航行的時候,士兵向艦長報告右前方有逼近的燈光,艦長便命令士兵打燈號告知對方向向右方偏15度航行,過幾分鐘士兵回報對方要求軍艦向左方偏航15度;於是艦長下令士兵回燈號命令對方向右偏航15度,並告知對方自己是中校艦長,結果對方回了燈號,要求軍艦向左偏航15度,並表明身份是二等兵Jack;艦長很火大親自打燈號要對方立即向右偏行15度,身份是中校艦長,這是一艘驅逐艦,過不久對方回燈號說,還是請軍艦向左偏航15度,身份是二等兵,這是一座燈塔。

這個故事中的艦長犯了幾個錯誤:1.他用昨日的經驗來判斷今天的事情,2.用昨天的經驗帶領團對衝向危險,3.身為一個leader,卻沒有察覺環境的改變。環境的改變影響一個人的思考,所以要隨時保持fresh,不管是有沒有換工作,就算一直待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也不能只憑過去的知識來面對未來。

謝謝學長的寶貴經驗,短短的訪談讓我們獲益良多,讓我們瞭解到隨時隨地要讓自己處於積極的狀態,來面對往後的人生挑戰。

 

訪問:魏湘芸、夏柏齡、黃介琳

撰文:魏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