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我們訪問到的是第二屆( 66級)的林長慶學長,也就是現任的系友會會長。學長畢業之後曾經在震旦行、凌群電腦 、台灣網路認證工作,目前在台灣證卷交易所裡面擔任電腦作業部的經理,我們很榮幸在學長百忙之中,能夠有這個機會訪問到他。

  學長表示,當年學長就讀時的系名並不是資訊科學系,而 是叫做電子計算機應用科學系。選填志願的時候,學長的高中老師告訴他這是全新的科技,將來各行各業都會靠這種技術,很有發展性,學長因此選擇了就讀本系。學長不諱言的說,確實有一陣子曾經後悔過,因為當時資訊人才畢業後能就業的地方不多,全國大概只有財稅、軍方、台糖等大公司或大單位才有電腦相關的工作機會,學長在當兵的時候曾經為了就業問題徬徨,甚至後悔選擇了這個科系,但是正好 AppleⅡ這類的微電腦陸續研發出來,電腦在各行各業都逐漸普遍使用,因此找到的工作機會也逐漸的增加。

 

林長慶學長當年的畢業照

  另外令我們感興趣的是為什麼學長會選擇 證卷交易所的 這個工作?學長說, 當初剛畢業時是先進入震旦行工作,他覺得系上在系統設計工作相關的課程方面規劃得很好,像是 SA、MIS之類的課程,學長按照學校教的知識,在跟客戶談系統方面的設計細節時,便覺得遊刃有餘、頗得要領,大約兩年後,公司就把整個部門交給他接手;但是學長常覺得在與同事談論工作時,無法掌握他們談話的內容,加上想要向有豐富經驗的人學習做事的方法,便轉到凌群電腦工作。學長從小型的系統設計開始到大型的系統設計,幾乎都是從頭開始參與,直到完成;學長還設計過股票交易系統,而現在仍在上線的股票交易系統裡面,幾個主要的核心程式還是學長當初寫的,使用到現在呢!

  學長也回億起,以前股票交易還沒有電腦化的時候,一天的交易量達到三十億新台幣就已經足夠讓人仰馬翻,因為需要核對、清點等等,都是耗時耗工,往往需要加班到三更半夜;但是電腦化之後,股票的單日交易量可以達到兩千億新台幣,間接的促成了股市成交量大漲,也是台股之前的高峰期。因為設計股票交易系統的這個機緣,學長便進入了台灣證券交易所,也就是現在的工作。

  談到了工作上的經驗,學長提供給我們一些參考;學長說 系上的課程設計很不錯,雖然 直到現在仍有許多的大一新鮮人或轉學生都還是充滿疑問的說,為什麼我們理工人需要必修商學課程 ,但是學長卻認為,系上隸屬於商學院的體系下,必修的會計跟選修的企管 等課程 能夠提供基本的商學素養給理工背景的學生,讓我們能夠了解損益表或是借貸等等基本商學的概念,學長說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商學基礎,使他能夠在與客戶之間溝通時,不至於完全不了解對方的用詞與說法。而跟當時其他學校資工系等等,純粹理工背景相較之下,東吳的學生在職場上就業就佔有了優勢,所以學長勉勵後進,只要按照學校安排的課程學習好,將來在職場上工作便具備足夠的基礎。

  除此之外, 學長特別強調完成一件工作的態度;學長說,從事電腦方面的事務,很多工作都是相當瑣碎且刻板,也常常會讓人感到挫敗,但此時卻更需要堅持完成工作的態度,而不是半途而廢 。學長舉了一個當初在工作時遇到的例子:那時候由於經費不足,讓他必須重新尋找更好的演算法以及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曾一度讓他感到灰心喪志,但是堅持下去的態度,以及遇到困難不退縮,終究也順利地解決了遇到的問題,並且因此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因此學長才會特別強調,徹底完成一件工作的態度才是最需要具備的,如果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那就什麼經驗都學不到了。

(電子報小組與林學長的合照)

  我們對學長在大學唸書的過程感到興趣,所以問學長在大學求學時,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經驗或是課程? 出乎我們所預料,學長居然是對編譯程式( compiler )最有興趣 ;學長說當初的作業就是必須自己完成一個小型的 compiler ,從 lexical analysis 開始,到 syntax analysis ,再到編輯出來的 machine code ,完成之後 非常有成就感,因此編譯程式便是學長最有印象的一門課程 。

  學長提到了另一個科目是組合語言( assembly language ),因為要完成組合語言的作業要求,必須考慮的相當細微,特別是機器語言的編寫都是煞費時間,但是學長除了將教授所要求的完成,還另外寫出了兩種版本,也得到了教授給予的一百分認可!讓學長記憶猶新。

  第三科印象深刻的課程並非資訊專業課程,而是國文;學長提到當年那位國文老師一反常理的不講課本內容,不講詩詞歌賦,而講的是做學問的道理以及做人的胸襟,讓學長印象深刻,因此學長便常主動去期刊室翻閱人文方面的雜誌,讓他收獲不少。 當我們向學長提及,現在資訊科學系的女學生大約佔了三分之一強時,令學長非常驚訝;學長說,他當初剛進入系上就讀時,全班都是男生,直到二年級的時候,班上才有兩位女生轉學進來,而這兩位女同學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珍貴的班花。

  以上便是我們這次的採訪內容, 感謝學長熱情地接受我們的採訪,提供了我們許多有趣的往事以及寶貴的經驗!

 

訪問:王聖閔、陳俊宇

  、張筑鈞、魏湘芸

撰文:陳俊宇

總編:魏湘芸

潤稿:林長慶